總網頁瀏覽量

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

生活點滴 (102.11.05)

昨天去麵包店換了牛軋餅,兩個孩子連吃了好幾個,第一次吃到這種餅乾,是女兒從公司帶回來的,女兒跟我年輕時很像,總是會把沒吃過的東西,帶回家給媽媽品嚐。雖然她平時總惹我生氣,但在乖與孝順這一方面是很優的。我一直很擔心,她會被婆家的姑姑和堂姊影響,到最後一樣選擇不婚,但的確我在情感和生活上,都很需要女兒的陪伴,但婆家已經有數個嫁不出去的女兒了,我真不希望女兒也步入後塵。

去搜尋了一下牛軋餅的配方,發現作法還挺簡單的,就是把棉花糖 (剪小塊)、奶油加在一起 (轉小火) 溶化,煮至棉花糖溶化至 8 分時熄火,(利用餘溫) 加入奶粉 (杏仁片或杏仁粒) ,迅速拌勻。移至烤紙上塑型,擀成 3~4 mm 厚,趁熱切塊 (比蘇打餅乾小一些) 。  (網路上看到的配方在此:棉花糖130g、奶油45g、奶粉100g、 杏仁片或杏仁粒100g、蘇打餅乾2包。)

這個配方加了杏仁片 (杏仁粒) ,家裡吃到的並沒有添加,但它有四種口味,香蔥 (應該是原味) 、咖啡、蔓越莓、焦糖爆米花。跟我之前翻譯的食譜有點類似,當時在翻譯食譜時,就想到可以利用來做蘇打餅的夾心。那個配方是先把棉花糖溶化之後,加入溶化的巧克力作成的,想來應該也是可以利用的配方,小朋友都很喜歡吃巧克力,應該也會大受歡迎。

查詢網路上作牛軋糖的配方,還真的是相當多,大家都在做牛軋糖,可能是因為過年流行吃牛軋糖。家裡不知從何時開始,倒也年年過年都買牛軋糖,我已經很久沒去大黑松小倆口的門市了,以往老公在的時候,我們每年都會去採買,一定會買幾包牛軋糖、娃娃酥 (雖然很甜,但我就是喜歡那個滋味,不過大概都只是應景吃上幾塊) 。

大黑松小倆口的牛軋糖比較偏硬,和目前市售的手工牛軋糖比較的話,但周淑玲老師強調,傳統口味的牛軋糖是偏硬的,就是要一邊嚼一邊品嚐花生的香脆。不過強調手工製作的配方,都強調是軟卻不黏牙,或許是為了讓操作比較容易些,很多年前曾看過一個節目,有某個賣手工花生糖的老閭,說做糖果是在搶時間,當糖漿煮好拌入花生的那一刻,糖的溫度就在下降,如果不能在微溫時把糖切開,那麼糖就會堅硬到無法切得開了。

所以那位做手工花生糖的師傅,每天都在溶化糖漿拌入花生,跟溫度賽跑 (尤其是冬天) ,就這樣下來,才三十歲,就無法開車。有時候想想,有機器代工也不錯,堅持手工製作的精神也很可貴,但如果為了堅持,卻讓身體負荷不了,那才是一件更為遺憾的事。 (不過我也不太明白,為何別人都能堅持每天在做同樣的工作,天天與糖漿和花生為伍,只為了堅持一塊只賣 5 元的手工花生糖,雖然訂單接到手軟,或許也因此荷包滿滿,但人生只有花生糖,不會太孤單了嗎?對我這種喜歡多樣學習的人,就算每年做一次應景的蛋黃酥,我都會覺得怎麼不改做別的口味,總是豆沙蛋黃,不然做其他漢餅也好,像是綠豆凸、廣式月餅……,有這麼多選擇,反正一年只做一次,每年花點精神學一樣新的產品,這樣比較有長進不是嗎?)

說實話,我對那兩個學生,是有點怨言啦~她們好像對做點心也沒太大興趣,兩位小姑來跟我學做點心,材料和工具都是我準備的,三姑還經常跟我 A 材料,少了什麼都從我這裡拿,但卻從來也沒買來還我。本來一家人也不需太計較,吃來吃去算真了傷感情,只是也教她們不少點心的作法,為了引起她們的學習興趣,當時還很用心的尋找適合的配方,儘量教些她們有興趣又簡單的點心。

然而沒有興趣是可以想見的,這們多年來,她們會做的就只有那幾樣,基本的戚風蛋糕、基本的馬芬,還有每年應景的蛋黃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