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

生活點滴 (21.09.17)

孩子恢復正常上班,我的作息也跟著恢復,雖然一樣不能出門~

據說糖友的早餐要在七點前吃完,雖然沒有這麼準時,但儘量早點吃~

之前都吃外食,經常無法正常排便,總是很辛苦~

發現就算早餐有吃沙拉和地瓜餐,纖維值還是不夠~

每天第一餐會炒一盤青菜,主要會有紅蘿蔔、鮮菇 (雪白菇、鴻禧菇、金針菇、鮮香菇等) 、小黃瓜、當季蔬菜 (小白菜、青江菜……等)~

蛋白質主要是白肉,雞里肌、雞蛋、魚肉、鮪魚罐頭、豬里肌或是海產類,偶爾會搭配花枝、竹輪、豆干、豆腐等~

澱粉類有,堅果饅頭、全麥吐司、五穀麵條、地瓜,有時會吃點零食,洋芋片或是科學麵之類~

奶類,每天都喝咖啡配牛奶、自製優格、植物的優、優酪乳等~

最近用餐的改變,就是不吃晚餐,第一餐通常在 7~9點間,第二餐在 13~14點,晚餐通常不吃,餓了的話會喝點飲料,或是吃水果、優格等,偶爾也會吃點零食~

之前覺得吃太少,排便不順暢,但其實是纖維吃的不夠~

早餐一定要吃蔬菜,水果放在午後吃,我的習慣是早餐吃很飽,先吃蛋白質和蔬菜,澱粉留到最後慢慢吃~

午餐通常是餓了才吃,但不會拖太晚,可能是一根香蕉或 2小條地瓜,或是鮪魚蔥煎蛋,還餓的話,會吃優格或喝優酪乳~

每天固定做 2~3小時的運動,主要是跟著APP做,每天會做三組運動,消除小腹贅肉、臀部鍛練、平板支撐,然後是 1小時的下犬瑜珈~

有時也會換換,跟著keep練,或是每日瑜珈、workout等~

最近的發現,運動久了,體力真的變好,以往做得很辛苦的動作,現在都可以很輕鬆~

21.09.27

第一次在星期六回診,林醫師的診間也換到二樓,不知道為何換來換去,猜想可能是因為疫情,醫師無法四處移動,門診醫師少了,所以集中在二樓,一樓的診間就不開放了~

星期六醫院內外一樣很多人,已經入秋了,卻仍然如夏天一樣,原本想和孩子一起用餐,但女兒睡死,叫不醒~

(兒子近來似乎懂事些,回診時若有空,就會陪著媽媽前去,真的感到有點安慰~)

只好外帶早午餐回去吃,找了醫院附近的早午餐店,只是一個三明治,就要將近百元,台北的物價真的好貴~

還好兩餐一起吃,一方面省錢,另一方面少吃一點,或許可以減重~

總是趁著去醫院時走走路,來回一小時,有時還會順道去逛逛街,因為疫情前四個月,就不再去逛街,也減少去醫院的次數~

以往,會回醫院拿藥,其實大可以在附近藥局領藥,所以會選擇去醫院,也只是想趁機多走走路,有時候會走兩、三個小時~

另一個原因是,去逛書局和商店,雖然都是同樣的路,但都市裡的變化很快速,總是一段時間後就換一種面貌~

近兩個星期來,開始在假日去餐廳外食,上個星期中秋連假,沒有安排出遊,去吃了曉拾光、喫茶趣和二樓,昨天還去吃了壽司朗~

(順道去逛了書局,也是四個月後的第一回,回程順道去了超市,原本只是日常,卻是好不容易才能恢復~)

開始恢復自煮之後,排便變得順暢正常,外食雖然方便,但真的吃不到蔬菜,尤其是早午餐~

早上的第一餐吃夠蔬菜很重要,為了減重吃的不多,加上外食吃不到蔬菜,前四個月真的很辛苦,大熱天還要拼命排便,總是上完廁所就一身汗~

最近的新發現,就算每天運動,也要重訓和有氧交換著做,有一陣子沒做間歇性運動,最近開始跟著keep做,結果竟然全身酸痛,原以為每天運動不會這樣的~

keep的間歇性運動,算是徒手重訓,也可以拿著啞鈴或壺鈴一起做,和一般有氧不同的是跳躍,像是開合跳、深蹲跳、波比,平板撐也不只是撐著,有時是直臂和屈臂交叉做,或是左右移動、交叉摸肩、爬山式、直臂平板側抬膝等~

其它體式,也多是動態式的,比起靜態的運動來說,需要更多體力,雖然做的時間不長,但按計劃安成後,總是一身汗,呼吸也會變得急促些~

keep和workout相比較,目前來說,我較喜歡跟著keep做,workout是下犬瑜珈系列,特色就是動作很多元,可以自行設定時間、程度,但就是動作太多了,有點無法跟上的感覺~

keep的動作較常見,程式會按選擇安排計劃,動作的安排,通常是一組動作,重覆做三次,優點是會幫忙數次數,缺點是太快了 (感覺如果能跟上,也是一種挑戰) ~

同時也每天跟著做keep瑜珈,有幾種等級的計劃可以選擇,優點是可以每天按著計劃做,缺點是選擇不多,動作的解說有點不習慣,它跟下犬瑜珈或每日瑜珈不一樣,只有解說動作,並不會說體式名稱,所以不知道下一個動作做的是什麼~

(會想跟著做,是因為它的體式,跟經常做的體式不太一樣,感覺能夠增加挑戰性~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