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沒有減重的需要了,但養成習慣之後,自然就不會吃太多~
我每天的生活,基本上,都是從一早就開始一直吃~
睡醒後,開始喝水、優酪乳、黑豆漿,接著去陽台澆水,整理植物~
採摘新鮮的香草,然後煎香草鮪魚蛋,有時夾全麥吐司吃,或是配堅果饅頭、烤地瓜~
接著吃植物的優或自製優格,搭配堅果、蔓越莓、杏仁小魚乾、烘黑豆,飯後吃降血糖藥~
中午若是還餓,就會吃蘋果或是蔬菜蛋包湯~
但大部分都不覺得餓,尤其又少吃各類白肉,所以有點擔心會有肌少症,剛查詢了網上的資料~
說是一般活動量不高的成人,每公斤所需的蛋白質約 0.8克,若是活動量較大的人,每公斤大約需要 1.2~1.6 克~
我每天都有運動,活動量算是中度吧,計算出所需蛋白質克數後,再觀察每日吃的食物,雖然很少吃白肉,但應該還算夠~
我的蛋白質來源,主要是豆、奶、蛋類,每天一定喝無糖優酪乳、黑豆漿,還有 1~2 個雞蛋,除了這些之外,零食類的杏仁小魚、堅果、起司餅乾、植物的優,還有配菜裡的豆腐、豆干等~
外食時,會吃到的各種肉類、海產、魚貝類等,點心類的豆花、布丁、奶酪,自製的餅乾、蛋糕裡,添加了豆粉、杏仁粉,還有牛奶、豆漿、起司粉、雞蛋、優格、優酪乳等,或多或少也都有蛋白質~
雖然沒有積極吃各種肉類,但看來是,還不至於會缺少蛋白質~
開始吃自製優格後,每天就缺少不了,在睡前兩小時吃,似乎真的第二天非常順暢~
每天白天的最大功課,就是這件事,若是沒有,整天都會不舒服~
感覺,若是多吃了餅乾或零食,第二天就會較不順暢,尤其是溫度很高時,或許是蔬菜水果,或是水喝的不夠,當然也有可能是蛋白質吃的不夠~
若是脹氣很不舒服時,搖呼啦圈能夠按摩腸胃排氣,但還是得把直腸裡的糞便排出來才行~
年輕時,對這些事情不太在意,不知道一些生活習慣,都會影響到身體健康~
長年不吃早餐,熬夜玩樂,三餐經常隨便吃,總是有一餐沒一餐的,對食物的營養也不在意~
老公離世後,才開始意識到,食物對身體的重要性~
雖然有家族遺傳因素,但直腸癌也是吃出來的,老公平時都愛吃重口味,像是滷豬腳、三杯雞、梅乾扣肉等,怕熱不喝湯,也很少喝水、吃水果,多以飲料解渴,工作的關係,常年外食,三餐不定食~
不胖,但胃不好,看了腸胃科醫師,醫師說要戒煙,胃潰瘍才能好,但老公一直也沒聽進去,一天幾乎抽一包煙,要說是成癮戒不掉,得知罹癌後,就不再抽了~
老公離世後,傷心了十年,做什麼事都沒心情,對身體健康也不太在意,孩子約我去運動,我總是不想去,就這樣一路胖了30公斤~
直到前兩年照顧生病的媽媽,或許是因為壓力,或是生活作息不正常,半夜總是莫名肚子痛,去看了腸胃科醫師,得知自己居然有脂肪肝、糖尿病、膽結石,才開始認真的減重,直到現在~
當時,若不是遇上了林醫師,而只是去一般小診所看診,或許不會發現自己有這些病,也不會認真的對待身體~
媽媽當時還勸我去小診所看,說是那位醫師醫術好,不清楚診所醫術好壞,但去小診所不會安排檢查~
第一次去看林醫師的門診,醫師就幫我安排抽血檢查和腹超,因為不明貧血的關係,最後還發現我長了子宮肌瘤~
若是當初只去小診所看診,或許直到現在,都不會發現,之前經常走著走著,會突然偏一邊,知道自己或許有貧血,但都只以為是吃的不夠補血~
當時,跟媽媽說有貧血,她也只是淡淡的說,就吃補血一點就好,一般人的錯誤觀念~
貧血其實跟很多疾病有關,從腸胃科來看,有可能是胃潰瘍、大腸瘜肉,所以後來也做了胃鏡和大腸鏡檢查,從婦科來看,子宮肌瘤也會貧血~
現在每三個月,都會去醫院做例行檢查,林醫師很認真對待病人,每次都會列印兩份報告,一份醫師留著,一份給病人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