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了好幾本麵包食譜書,卻發現都是翻譯書,當然也不是說翻譯書不好,只是食材都不是國內產的,書上提到的麵包,多是歐式麵包,用的是法國產的麵粉。
自從開始用麵包機烤吐司後,原本只是想找更便宜的麵粉,卻在網路上找到了原價貴一倍,折扣後卻便宜的高級麵粉,雖然是即期品,但也發現麵粉更細緻顏色更白,據說吸收性較強,開始用新麵粉試做,發現完全一樣的食譜,一樣的作法,但成品卻更鬆軟顏色更白。
一開始只做白吐司,一個月下來也做了三~四十次,基本上對白吐司的食譜已算初步定了。但溫度、濕度、麵粉的吸水性,和加入的糖、鹽或是配料等,都會影響到成品。
據說加了蜂蜜的麵包會更軟,其實我也不是一味只追求軟棉,之前習慣吃歐式麵包,所以並不會覺得麵包粗硬不好吃,烘焙一直都是引出興趣的一條路,會做簡單的蛋糕,就會想要學習更多不一樣風味,台灣早年多習慣吃日式麵包,所以一味追求膨鬆軟棉,多以甜麵包為主,民眾一般也當作點心來吃,而非正餐。
我雖然也喜歡吃甜麵包,但比較起甜麵包來說,我更喜歡鹹口味的麵包,麵包店裡的鹹口味麵包,首先是蔥、熱狗、火腿、肉鬆等,雖然最近也有開發洋蔥鲔魚或是雞肉鮮菇口味。相較於歐式麵包來說,只用白麵粉製作的麵包較不營養,甜麵包的糖分較高,所用的配料熱量也較高。
歐式麵包使用多種穀粉,因為較不強調奶香,所以會用植物油製作,通常會加很多堅果或果乾,雖然價錢貴了一些,但可以吃到平常較不常吃到的營養,而且它的外表樸實,是可以當做正餐來吃的,煮個湯、炒點配菜、拌個沙拉,切上幾片麵包,就是很完整的一餐。
但通常台灣人只把麵包當副餐,就只是餐前解饞,但我覺得如果只是一個人吃飯,簡單的煮點配菜或是煎個肉排、魚排,炒個菜青菜或用優格拌個水果沙拉,煮點清湯或濃湯,飯後喝點綠菜也不錯,雖然我很喜歡喝咖啡,但要適可而止,當做早餐吃也很健康,一杯咖啡、一個小圓麵包、再煎個玉米鲔魚蛋,真是太滿足了。
不過書上還是提到很多經驗與重點,雖然並不一定有用,無論是用機器做麵包,或是用手揉麵糰,都是需要經驗的不斷累積,每一台機器都有自己的個性,再說能買到的材料也不會一樣,所以要先學會各種食材之間的代換,實際上的累積經驗很重要,但多看書多研究,失敗時可以很快找到原因,這也是一個能快速學習的重點。
家裡現在的廚房,並沒有一個好的環境,雖然有訂做了一個好用的檯面,但廚房屋頂漏水嚴重,像這陣子一直在下雨,屋頂的水就一直滴個不停,根本無法好好的揉麵,再加上家裡的烤箱很陽春,甚至無法分開上下火,當然談不上什麼溫度控制。
等過了今年,現金調度的問題解決之後,再多添一台麵包機吧,買那種可以獨立發酵與烘焙的機種,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做更多麵包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